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语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阅读:122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4/15 19:41:33
  一、重视“预设”与“生成”研究

上课之前总要备课,总有一个预设的过程,这是常规。但是,预设的情况不等于生成的情况。因此,课后我们必须及时地进行反思,反思教案,反思过程,反思效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实践的层面上来看,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设想的目标和结果,而生成关注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生成既是以预设为基础的,又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

一位老师在教学《西厢记·赖婚》以后,向我们叙述了他教学这一课的前后经过:“开始我在一个班级教这一课,从文言文教学角度进行备课、讲课,结果学生无精打采。后来我反复思考、寻找原因,弄清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不可以当单纯的文言文教。在另一个班级教学时,我改变了教学角度,将重点放在‘体验’二字上。我让学生在想象中去完成对作品的理解。我根据《赖婚》一场中三个人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分别为他们设计了一句非常简单的台词,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三个人当时的心态,并稍作启发,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出戏的喜剧意味,获得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快感。”

从这位老师的切身体会里,我们不难看到教师有意识地对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况进行审视和反思,修订、更改、充实、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不断产生教学智慧,增强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努力实现创造性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二、掌握反思型教学模式

在“预设”“生成”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反思”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反思型教学。什么是反思型教学呢?一般认为,反思型教学是一种循环或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一直关注教学目的和结果,重视教学反思和探究能力。著名学者埃拜(J·W·Eby)重温了杜威的反思理论与柯尔伯格等人的理论,在充分理解和丰富联想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反思型教学模式。

在上述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反思型教学”自始至终都在突出探究的价值取向,即以问题为起点,结合各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探究与反思,从而解决问题,甚至有时还将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继续思考,使其认识不断深入。

一位老师在分析概括《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三个部分的内容时,就采用了反思型教学的模式向学生提问:

1.为什么维纳斯只能失去双臂?

2.读了课文,你对“残缺美”的内涵有了怎样的理解?

3.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审美心理也各有不同,你能举出几个例子作一说明吗?

……

通过上述提问,我们看到教者从提问开始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设定的教学目的,坚持师生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坚持提高学生的反思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反思型教学的特点。如果这篇课文不采用“探究—反思—探究”的模式来教,而仍采用讲读课文的方法,那学生就很难理解美的多种存在形式和“残缺美”的内涵等一系列的美学问题,课堂气氛也不会那么热烈、生动。

三、撰写教后反思笔记

为了使自己或他人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还强调教师的集体思考与体验,从而使反思型教学超越单纯的技术或方法层面。例如,上公开课、举行各级优课评比等活动后,教师通过同事之间的观摩与讨论,特别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情况以后,就可以借观摩讨论的机会认真地写好反思笔记,进行校本教研。

反思笔记可写的内容很多,诸如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客观等。同时,反思笔记还可以详细地记录每节课的成功或失误之处,记录教学灵感和体会,记录学生的收获和困惑。总之,反思笔记不仅记录教学行为,而且记录教学智慧;不仅描述教学情节,而且展示教学思想。这是优化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陈霞琴  

     来源:网络|http://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