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实现社会和谐 B.巩固统治者地位
C.强调民本思想 D.促进儒学发展
2.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3.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