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追溯至中国古代,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治国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礼法并施 C.严刑峻法 D.以刑辅德
2.“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这是商鞅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这一看法
A.有悖于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 B.与法家思想格格不入
C.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人性本恶 D.迫使统治者实行变法
3.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根据这段描述,可判断知与行之间的关系是
A.知在行前 B. 知行合一 C.知行互斥 D.行在知前
4.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这句话的进步性在于
A.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B. 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C.反对中央集权制度 D. 有利于提倡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