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2.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
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
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
3.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
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
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B.理气关系之争C.治学方法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
4.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
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
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
A.保留君主制B.君臣分治C.以民为本D.民贵君轻
5.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
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
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
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理念是万物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