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2、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3、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自然法即可成为人为法 B.人性与自然法是相违背的
C.法律的产生与契约有关 D.自然法取代人为法是一种必然
4、1867年,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其代表作《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宪政制度“有效运行的秘密,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能够体现这种“融合”的是
A.国王与议会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B.议会兼具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职能
C.内阁和议会相互制约并彼此负责
D.首相兼政府首脑和下院多数党领袖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