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
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 项正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的是
A.法家 B.道家 C.阴阳家 D.纵横家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法家积极进取,故A项错误;道家无为,偏消极,故B项正确;阴阳家曾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故C项错误;纵横家积极参与各国争霸,故D项错误。
【答案】B
3.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 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更名天下田日王田”,就是把天下所有私人手里的土地(按王莽的理解应叫“私田”)统一收归皇帝所有,变成“王的土地”,简称“王田”,故A项错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故B项错误;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可见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土地可以买卖,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