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建国以后开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政治分封等级制度森严 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礼崩乐坏有助社会转型
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 )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3.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 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