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
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这一评价
是针对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应是道家的观点。儒家主张“仁”“礼”,探索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适应诸侯争霸需求的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上面分析,故C项正确;墨家代表平民、手工工业者下层人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故D项错误。
【答案】C
2. 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
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
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知识点】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根据题目中“明道先生”指的是程颢,二程的观点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故A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是南宋朱熹的观点,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阳明的观点,故C项错误;“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是明初李贽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A
3.“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
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试题解析】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并没有农商皆重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张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大儒,为巩固封建统治,把儒学发展到理学,依然主张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