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86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3/8 17:24:1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的宫廷舞乐,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只能用四佾的季氏,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此言论反映了孔子的(  )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
【试题解析】孔子所讲的“仁”,它的基本形式的“爱人”,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孔子讲的“礼”,指“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材料中“宫廷舞乐”属于周礼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材料中礼乐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孔子“忠恕”知道,是“仁”的实现途径,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试题解析】秦汉以后,分封制逐渐被废除,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可以看出官僚政治下,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强调地方对中央的影响,而是强调官僚借机建立自家封建领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比较胥吏和官僚的权利大小,故D项错误。
【答案】B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