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襃、土填、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 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资源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数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C.个人的地位由经济活动决定 D.寒痒分封树的分配权利差异
2.《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记载: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汉朝地域形势十分复杂 B.汉王朝增加了郡县的数量
C.郡是地方最髙行政机构 D.推恩命削弱了堵侯的权力.
3.在16世纪中期,一位葡萄牙作者将其在广州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见闻录》,其中有一段记载说皇帝在省城里成立了一所学校,由政府负担经费,负责审核的官员命令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集合到省城,详细询问每一位学生有关法律等相关问题。” 这段文字最可能是描述
A.官僚监察 B.科举选官 C.中枢决策 D.律令刑狱
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