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 B.中国古代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
C.中国古代受贵族政治影响深远 D.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崇拜和迷恋
2. 据考古研究表明,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隋唐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都长安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历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时代赋予坊市制度不同的内涵
C.汉代的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