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