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姝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属于老子的观点,C属于儒学的主要核心思想,即以“仁”而构建这种人与社会的和谐。D项内容与墨家相关。而B项是其共同点,不论各学派主张的差异有多大,但其主张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2.《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
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三纲五常对人的扼杀,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与性本善相悖,故A、C、D正确。而B表述绝对化,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3.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