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知识点】宋明理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养心”、“诚”、“明”是儒家的思想
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A项表述正确;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可得出B项;从材料中孟子的
话可知C项表述正确;孟子所说的“心”仅指思想,陆王心所说的“心”是万物产生的本原,
并不是同一个概念,D项表述不正确。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以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对应甲;“严格惩罚”是法家思想,对应乙;“自我觉悟”
是道家思想,对应丙。故选A。
【答案】A
3.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
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