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禅让是在位执政者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并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体现了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B项正确;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血缘关系,所以不是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C项错误;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而不是血缘,因此也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实行“中朝”制度,“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内先自作出决策。他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于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权力受到削弱。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
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一制度使“文入学士集团”组成了统治集团形成了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但又“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科举制到明朝时采用八股取士“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