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05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4/2 10:47:1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限制王族的专横”“作为一种约束”等内容不难判断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对王权进行分权和制衡的思想,相比较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称得上是“萌芽”,A正确。雅典民主制在柏拉图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盛极而衰的阶段,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反,“礼仪官由抽签决定”的主张倒是带有“轮番而治”的色彩;元老院是罗马早期社会自身发展的产物,与此无关,排除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柏拉图
2.《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鲁国的初税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94年,鲁国实施初税亩,按土地的多少收税,实质上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制度的变迁
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