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家风是什么”的节目。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 “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 “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 “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忠君思想”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有关;“孝”与宗法制相关;“耕”与农本思想相关;通过“读”获取功名与科举制相关,B、C、D均正确,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早期儒学
2.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材料对比,郑国渠对秦国粮食增收有很大的帮助。联系所学,农业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工程
3.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和“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表明,孟子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他们都认可教育对人的作用,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早期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