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①“礼”与“仁”两者相辅相成,要把外在形式的“礼”内化为人的精神自觉
②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 其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④ 教导人不仅要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社会责任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所以①正确,“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所以②正确,“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所以③正确。墨家讲求实际功利精神,儒家是重义轻利,故④不符合儒家思想。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魏晋时期,斥责佛教的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