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7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4/5 9:05: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2.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墨子“兼爱”思想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