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7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4/5 16:28:3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大意是说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A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是兼容并包;B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容;C体现的是求同存异,故三者都体现了材料和谐相处的思想。D反映的是对国情的认识和理解。故应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2.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知识,本则材料是黄宗羲在论述有关法治思想时,认为在建立法治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上,如果出于为天下之心而立法,那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如果出于为私心而立法,那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以前的法是天下之法,没有一丝一毫为君主一人的私利而制定的。三代以后的法是一家之法,君主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为了维护统治所以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加强统治的措施,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本题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
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认为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吸收世界文明,故选B。ACD三项都是材料的直接反应,都是B项的表现。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