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的“道”是指
A.万物本原 B.道德人心 C.道统秩序 D.学问信仰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万物本原与礼乐征伐出于何方无关,故A项错误;道德人心也与礼乐征伐无关,故B项错误;如果天下还存在道统秩序,那么礼乐征伐这些决定权就应该来自于天子而不是诸侯,因此,此处强调的是道统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与学问信仰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2.“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
A.提出罢黜百家 B.宣扬天人感应 C.主张儒法并用 D.强调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进而扩展到政治的统一,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宣扬天人感应其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但是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君主的肆意妄为,与材料中的“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相吻合,故B项正确;儒法并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强调三纲五常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而,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防止该类问题而实行的,即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显现殿试的防止营私舞弊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却和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