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 )
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
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