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春秋时期族刑(针对宗族)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分封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由春秋时期的族刑被广泛运用到战国时期的族刑减少和范围缩小可以看出宗法的观念在淡化,故B项正确;郡县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的关键点在于强调族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而不是在于强调仁政思想的贯彻,且此时仁政思想并未成为受统治阶级的重用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
25.黄宗羲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可见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春秋时期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循序格物,顾物理”正是朱熹之格物致知,先生之学受其影响,所以该先贤不是朱熹,故B项错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以看出其探索理的途径为内心反省,即该先贤是王阳明,故C项正确;李贽的思想并没有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其也不主张“吾性自足”,故D项错误。
【答案】C
26.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执行闭关政策 B.丝绸是中国唯一的出口货物
C.江浙粤都有对外贸易港口 D.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