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长期将“礼”和“仪”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礼”便无“仪”,无“仪”不成“礼”。统治者高度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化,其主要动机在于
A.提升民众道德操守 B.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
2.有学者评价某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认为“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的文艺思潮,出现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清代学者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中认为,宋元时代的儒家学者已经鼓励学生首先应获得适当的生活(谋生)方式,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在进入官场前专心读书,日后在任位上才能维持正直与清廉。这表明在宋元时期
A.士大夫阶层日益强调经世致用 B.理学中注重功利的成分增加
C.政府重视在社会底层选拔官员 D.提倡多途径谋生以预防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