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
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2.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
A.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
C.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 D.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
3.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