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2.(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3.《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
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
|
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
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
|
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