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B.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3.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 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
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B.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