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周时,“一人砣(踏)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水利工程的兴建 D. 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2.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 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A.集体劳作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
3.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