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
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2.先秦文献有云:“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
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中央之帝为浑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些
言论的主旨在于强调
A.民贵君轻 B.道法自然 C.节用尚贤 D.以法治国
3.《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屡举贤良
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 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