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没有提到秦国的经济政治情况,故A项错误;从材料“三官贫,必削”可以反映出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出商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指出“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材料有指出官吏重要地位,但没有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2.下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四书出现在南宋时期,故A、B项错误;从图片内衣可以看出质料是棉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是在明代,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穿了材料中所说的所有信息,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纺织业
3.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
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精神实体、万物的总根源、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与材料信息不符,选择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