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56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6/4 16:52:5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24.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的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
25.《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长是政治的根本。没有天地,怎么生存?没有祖先,种族从哪里产生?没有君长,怎么能使天下太平?这三样即使部分缺失,也不会有安宁的人民。所以,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这是礼的三个根本。可见,荀子认为:要以礼治天下,让所有人都知礼守礼,就会天下大治。D项与题意相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6.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土地兼并主要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与材料中自立门户无关,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B项正确;战争频繁与自立门户无关,故C项错误;“休养生息”政策,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变法的内容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