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3.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