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为 ( )
A.有利于结束兼并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B.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3.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 )
①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 ②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④儒家思想尚未取得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