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他的观点是
A.行省制框架下中央和地方的冲突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郡县制强化了家与国的政治联系 D.宗法制不利于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3.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D.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