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2.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骨吏之铸,底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观念是
A.重视积聚财富 B.追求功名仕途 C.土地贵于一切 D.期盼生活自足
3.“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反映出当时
A.犁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C.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D.使用水排提高生产效率
4.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诗人的居所)也可怜。”作者旨在说明
A.大邑有唯一瓷窑 B.制瓷技术的高超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生活条件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