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封制
2.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是选官的依据,寒门子弟入仕受限,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大,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有关,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3.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是一对不断斗争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消弱,元朝时丞相权势过重,因此明朝初期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因此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