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依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3、与右图《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
B.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
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