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其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由此可知,该书的创作意图在于( )
A. 传承百家思想,保留文化精髓 B.实行文化高压,加强君主专制
C. 取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D.实行礼法并治,实现思想统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是强调《吕氏春秋》的取各家之精华,而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是强调《吕氏春秋》的作者也想使自己的学说成为一家之言,成为一家,而不是单纯的保留文化精髓,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另外,“内容驳杂”足以证明当时并没有实行文化高压,也不仅仅是礼法并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吕氏春秋》的创作意图
2. 韩非子说:“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这说明韩非子( )
A. 主张推行开明君主制 B. 认为法、术、势缺一不可
C.认同“君权神授”的说法 D.用封建迷信蛊惑群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韩非子不主张推行开明君主制,不认同“君权神授”的说法,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当然不是在用封建迷信蛊惑群众,材料中的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是在强调法、术、势缺一不可,终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
3.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此等论调”应该是( )
A.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思想
B.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
C. 康有为的“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观点
D. 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注意时间“二百六七十年前”应该是在清朝初期,ABC三项的时间均不合题意,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思想也符合“真极大胆之创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