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根源。材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
2、右图是一件中国古代的著名瓷器,据所学知识判断它可能属于
A、民间手工业品
B、史前手工艺品
C、官营手工业品
D、家庭手工业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件瓷器比较精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样瓷器应该是官营手工业品。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品
3、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重商主义观念十分盛行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的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的人数众多,且有“壮者服贾,老者归田”的传统,这反映了山西民众虽然重视商业活动,但依然深受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A与史实不符;B表述错误;C符合题意;D表述不全面。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