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D.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宋朝潮州、严州农民以蚕桑为生,谷食不足;洞庭山区多种柑橘桑麻、蜀地种茶、颖昌府种菜,其糊口之物,尽仰商贩。材料中农民并没有放弃农业,只是由种植粮食为主转而以各种经济作物为主,故排除A C两项;材料中也没有反映商品流通程度,故排除B项。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宋朝农业发展的新状况
2.《(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B.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C.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铁器的使用使农业耕作方式开始由奴隶社会的集体耕作转为个体耕作,农业成为“天下之大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C项;D项错在“完全”上。据材料“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铁器的使用
3.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D.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