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此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刀石斧;A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B项是唐代出现;C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2.《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从秦汉至清朝灭亡始终没有摆脱王朝更迭的简单循环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其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阻碍作用,B项正确;A C D三项是重要因素但非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中央集权制度
3.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