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 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分散性与松散性”。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明史·陈循传》中载:“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及高谷(大学士)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这反映此时
A.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D.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可知,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材料可知,阁臣服从皇帝意志,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3.《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受财而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这说明当时
A.严厉处罚官吏职务犯罪 B.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C.官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加大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可以总结出唐朝通过严刑峻法惩治腐败的措施,故A项正确;《唐律疏议》维护封建政府统治,不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故B项错误;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舆论的控制,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