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2.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些场景,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文官结成小集团。有学者认为,形成许多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种官员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