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津
老舍先生在谈人物描写时也曾清楚地告诉我们,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立起来,才能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一些成功的作品正是写出了人物的行动,从行动中充分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故事很简单,记叙了一个人力车夫撞倒了一位老太婆的前前后后。老太婆被撞倒后,作者描写了车夫的一系列动作:立住脚,放下车,扶起老太婆,并搀着老太婆去“巡警分驻所”。人们从这些并不惊人的行动中,看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
由此推演开去,我们可以认识到: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正是在行动中站立起来的。同做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做事总是毛毛糙糙,有的人则有条不紊,干净利索。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之所以是人物刻画最有力的手段,是因为这样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宫”,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的。这是文学创作的经验,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掏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