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分离出来的青蒿素的主要作用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从而使疟原虫“释放”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面的叙述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疟原虫“释放”大量胞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细胞的寿命密切相关
C.疟原虫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应该属于分解者
D.青蒿素干扰了疟原虫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致使疟原虫的能量来源受阻
2.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病毒表面覆盖有两种不同的纤突,纤突具有抗原特性。纤突中的一种是红细胞凝集素(HA),现已发现十几种,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至少有9种,它们都是蛋白质。禽流感有H5N1、H7N9、H9N2等多种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A及NA出现多种类型是单链RNA发生改变的结果
B.H5N1、H7N9、H9N2等多种类型的出现与染色体变异无关
C.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内环境中繁殖
D.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下列有关实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加碳酸钙,滤液呈淡绿色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若细胞呈长方形,则细胞不分裂
C.“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若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说明细胞正在进行质壁分离
D.“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