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3分)
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24
2.对于父子关系,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认为父慈子孝是一种道德;董仲舒则主张“父为阳,子为阴”,认为儿子绝对服从父亲是一种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