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以民为本的国家观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至今不绝。《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国家治理观。作为一种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民惟邦本的国家观核心是要求国家依靠人民,把人民视为国家盛衰的命脉,政府执政要取信于民、关心民心向背,经济发展要依靠民心民力。
政治经济学的富国裕民传统就起源于中国。《管子》开篇“牧民”认为,治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充实国库,满足民众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要,主张治国理财要厚生、富民,其中涉及分工、市场、财政、货币、贸易、价格等方面的内容,以现代经济学理论来看也是相当精辟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富民、以民为本,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自己的《经济表》就是根据儒家经典写作而成。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出的类似于自由市场的理论和“善因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渊源之一。《史记平准书》是保存下来的“中国国民经济学的最古老文献”,被马克斯韦伯认为是典型的“中国王室财政学”。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茅,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和科技强国。与此对应,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至少出现了两次高潮,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者。
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批伟大的学问家,以管子、李悝等为代表的法家学派和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关于国富民富的思想。在经济价值论上,管仲和孔子都提出价值创造来源于人力和土地,其中人力是关键。在经济分配论上,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命题,《论语》中明确地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中说:“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理论精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