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I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2.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 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 )
A.重在表达个人政治观念 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
C. 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 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