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 分封制进一步瓦解 B. 仁政思想的消失
C. 礼乐制度彻底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C.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