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法”给好人一颗“定心丸”
街头有人突发疾病摔倒,到底扶不扶?首次提交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让好心人服下了“定心丸”: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再也不用担心出手相救反遭诬陷了,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
在“救人反被诬”的社会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在“到底扶不扶”的社会心态纠结中,出台一部“好人法”,为好人服下“定心丸”,让好人不再难当,免除其做好事的后顾之忧,可谓下了一场“及时雨”。经历过彭宇案的悲怆和小悦悦事件的无奈,以及举不胜举的“不扶老人”和“老人讹人”案例,“冷漠”已经成为广大国人挥之不去的道德雾霾。而这些负能量的存在,必定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此时,我们尤为需要用法治来驱赶负能量,驱赶道德雾霾,还社会一片蓝天。
少年抢劫团伙的覆灭
2017年3月25日,桂林市公安局通过缜密侦查,打掉一个在市区疯狂实施抢劫、抢夺、盗窃的8人犯罪团伙,令人震惊的是,这8人团伙里,年龄最大的才17岁,最小的仅15岁,他们不但盗窃摩托车、抢夺手机、砸车窗盗窃财物,还吸食冰毒、踩踏警车,公然挑衅警方。
警方在联系他们家人时发现,这些孩子要么是家长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要么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每天奔波劳累,根本无暇教育子女。警方在随后的审讯中发现,这些少年在拦路抢劫时,脑子里没有什么后果严重不严重的想法,只想着把钱抢到手就行。一个办案民警感叹道:“他们完全不懂法律,在指认现场时还问我,他们今年能不能回家过年。”